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杨滔:智慧城市热潮下的“冷”思考

2022-06-13 14:56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杨滔

随着云计算、5G、边缘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智慧城市再次成为热点,这体现为城市大脑、行业小脑、WeCity、智能体、一网统管、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城市、实景三维、元宇宙等概念层出不穷,并涌现不少相关实践项目。不过,在工程项目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首先,智慧城市的基石是多元异构数据汇聚与融通,而数据汇聚仍存在行政与市场壁垒、保密需求与隐私关切的矛盾。如果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智慧城市系统也将最终成为摆设。因此,在国家或行业层面上,数据汇聚、治理、更新,乃至交易等标准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尤为关键,特别是指导公共权威的数据集建立的政策,便于打破数据壁垒,又能符合保密要求且保护隐私,还能引导人工智能等有效训练。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角度,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最小空间统计单元体系,用于建立数据的空间度量衡,推动时空数据的应用。

其次,智慧城市需要探索面向市场的跨专业场景创新。不少智慧城市项目关注硬件、复杂算法或高逼真可视化等炫技应用。虽然这些也是必要的,然而这些项目往往忽视了业务的内在逻辑或场景应用的朴素需求,导致使用者的体验不佳,也是某种投资的浪费。目前越来越多的共识是:行业场景的创新,特别是跨专业、跨部门的知识图谱创意,需要与IT 的软硬件系统创新或算法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探索新的产品,服务于或创造大众或行业的真实需求。

再次,智慧城市需要反思机器智能的有效性。很多实践项目探索机器智能的算法,并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决策,小到影响快递小哥出行选择,大到影响城市、国家的政策行为;或者,诸如虚拟人等机器在“智能”的驱动下,参与到人类社会之中,也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机器之中内置算法、模型或“智能”等需要逐步明确其不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果,明确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明确其不断完善的机制。因此,这些机器智能及机器行为需要置于公共监督之下,也需要置入严谨的专业评估体系之中,构建起公共认可或行政许可的模型库或算法库,确保其有效性与公正性。

最后,智慧城市的国产化也尤其迫切。智慧城市可让生产和生活更为便捷,也可让城市快速瘫痪。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国产化的智慧城市技术才能保障在极端情况下,我国的智慧城市仍能运行良好;同时,新技术和数据库的国产化灾备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智慧城市的韧性,拥抱城市的多元化智慧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吴志强,王坚,李德仁,丁烈云,党安荣,甄峰,杨滔,刘合林,杨俊宴,龙瀛,牛强,赵渺希,潘海啸,王德,汪光焘。智慧城市热潮下的“冷”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2(02):1-11.

(WU Zhiqiang, WANG Jian, LI Deren, DING Lieyun,DANG Anrong, ZHEN Feng, YANG Tao,LIU Helin, YANG Junyan, LONG Ying, NIU Qiang,ZHAO Miaoxi,PAN Haixiao, WANG De, WANG Guangtao. Symposium of Calm Thinking amid the Smart City Fervor[J].Urban Planning Forum, 2022(02):1-11.)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