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规划年会】史怀昱:新发展阶段陕西沿黄地区空间治理思考

2021-11-09 09:5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1年9月26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专题会议一“转型中的城市区域规划政策创新”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委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作题为《新发展阶段陕西沿黄地区空间治理思考》的特邀主题报告。

微信图片_20211109094513-1.jpg

史怀昱  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委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级高工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本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究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01 基本情况

黄河流经9省区、8个省会城市,上游与中游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为界,随即流入陕西山西,成为两省界线,也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

黄河上中下游特征明显。上游景色秀丽,水质清澈;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下游是广阔的华北平原。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陕北地区属黄河流域,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全省约65%的区域属于黄河流域,这一区域分布了全省76%的人口,产生了全省85%的GDP。黄河干流在陕西段的主要支流有无定河、渭河、泾河和洛河等。陕西城镇发展和这些黄河支流密切相关,城镇大多分布在黄河支流上,例如位于渭河的西安、无定河的榆林。在陕西,黄河支流是黄河文化诞生和传播的一个通道。旧石器时期和周朝早期的生活空间基本都位于黄河支流,这也构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城镇空间布局特征。

从历史、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总结黄河流域陕西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华夏根脉。黄河流域陕西部分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北拥有石峁遗址和黄帝陵两大文明遗址。石峁遗址是4000多年前的古代史前文化城址,规模宏大,已经展示出非常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如复杂的社会结构、完善的防御结构、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分区等,提供了丰富的史前文明信息,丰富了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认知。黄帝陵是中华文化山水格局的突出代表,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国家公祭,以纪念华夏始祖。过往认知里,陕北榆林长城以北区域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织的地方,但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明城址改变了对城市和地域之间关系的旧有认识,陕北地区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关中地区的渭河同样是华夏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很多高光时刻都发源于渭河流域,如周、秦、汉、唐等政权。渭河流域作为长期的政治中心,催生了高度发达的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营建等。渭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农业发祥地之一,10000年前就有了农业的发展痕迹,奠定了中华文明农耕文化的基础。同时,这一区域也是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地和碰撞地。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其流域范围位于丝绸之路沿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织,多元文化在这里广泛接触、融合,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革命摇篮。黄河流域陕西部分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革命摇篮。近代时期,党中央在陕北地区经过了13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我国革命的重大转折。最后,20多万精锐部队转站陕北、渡过黄河,掀开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序幕。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走访米脂县杨家沟、绥德县中共绥德地委等革命旧址,提出要加强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推动红色血脉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革命先辈们在这一区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诸多文艺作品,反应了革命精神、民族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内涵,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重要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意义。

三是生态屏障。黄河流域陕西部分大部属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黄河的问题是一个流域问题,下游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中游和上游,核心问题在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贡献了黄河约90%的泥沙。正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所裹挟的黄土造就了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流域主要的洪水也来自于晋陕大峡谷,即陕西和山西这一段。因此,黄土高原,特别是陕西黄河沿线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生产方式,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四是能源基地。黄河中游流经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这一区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陕西的原油、天然气和原煤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我国新能源示范基地、西煤东用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在能源方面为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面临挑战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黄河流域陕西部分面临三大空间治理挑战。

首先,生态压力大。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淤积,生态整体非常脆弱。水资源供给缺口大,近几年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使得水资源供应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污染问题也为生态带来了较大压力。

第二,文化保护和传承不足。黄土高原文化遗产丰富,多种文化遗产的叠加和交错增加了文化挖掘的难度。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现有保护举措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黄河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影响力有待加强,在挖掘时代精神、对外交流等方面有待提高。

第三,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黄河干流流经的城镇发展差异大,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特征。北部依托能源化工的区域、南部依托西安的地区发展较好,其他地区的发展状态、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均GDP等各项发展指标,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同时,西安作为黄河流域陕西部分最大的中心城市,自身发展尚可,但都市圈带动不足,带动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03 治理策略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部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空间治理挑战,从生态、文化、城镇化三个角度提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策略。

在生态协同治理方面,一是强化重点流域空间保护管控。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主要在于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更多来自各个流域内部。要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要从流域入手,打破它所处的行政界线。可为黄河流域的各个支流流域制定不同的政策分区,以不同的办法来解决生态问题。二是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这几年,陕西流域整治力度很大,陕北地区生态变化明显,2020年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2000年。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成效显著。从西安开车往北到延安,沿路森林覆盖非常好,根本想不到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等级,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的生活方式。四是建设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流域治理生态往往享受不到生态红利,因此要建立治理补偿机制,实现生态协同治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在文化协同保护方面,一是强化区域联系,构建保护传承格局。黄土高原地区文化遗产丰富,应推动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突出黄河、秦岭,“一河一脉”两大国家自然地理格局。突出世界古都西安、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这两个城市在区域文化保护的核心地位。突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建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传承格局。二是以文化线路为纽带讲好“黄河故事”。以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往往关注点状的保护,如某一个建筑、某一个塔,而忽视它所处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比如我们认识长城往往就是把它作为长城本身本体,忽略了长城还有寨堡、城镇、士兵生活的场所,以及道路、关隘等,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样看待长城沿线的村庄和城镇时,就更能凸显整体价值。所以,要以文化线路为纽带讲好“黄河故事”,依托陕北地区的线性文化遗产,如长城、长征线路、丝绸之路等,串联点状文化遗产。

在城镇化协同推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来到陕北,考察了革命旧址、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指出:“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在沿黄地区城镇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城镇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北部地区应密切结合城镇和能源化工产业,这里的能源化工产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污染高耗能产业,而要强调产业的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部地区要强调生态和文化融合,特别是大峡谷地区的城镇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南部地区要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以西安都市圈建设为重点做大关中都市圈,带领辐射周边地区,乃至辐射西北地区。

#04 小  结

第一,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系统治理。打破行政区域管辖、行政区域划分导致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的分散化、碎片化,以流域为单元协同治理。

第二,坚持生态治理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生态良好的地方,城镇发展也比较健康。文化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息息相关,所以要将生态治理和文化保护结合起来。

第三,加强文化保护空间的全覆盖。革命时期,毛主席带领党中央转战陕北,在一年的时间里途径了12个县38个村庄。在这个过程中,打过仗、指挥了解放战争、召开了重要的12月会议,揭开了解放全国的序幕。这段历史在我们党史和革命史中意义重大,在保护文化空间时,应实现空间全覆盖,完整展现当时革命战争的状态,而不是仅仅抓住路线中几个突出的点。

第四,实现文化保护要素全囊括。除了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如毛主席著名的《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个风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站在这个地方可以体会到当时领袖磅礴的革命精神,在文化保护时这类非物质文化要素也应囊括。

第五,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转型为主线,以产业升级转型为引领,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塑造为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