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发布

2020-11-24 10:32 来源:规划中国

2020年11月22日上午,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0发布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中国社科院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年度全球城市报告的发布旨在以稳定持续和与时俱进的全球城市研究,为国际区域城市的高质量深度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届是继2019年首次报告发布会后的第二届年度发布盛会。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基于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首次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构建了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及“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进入2020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动荡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城市格局的调整已经初现端倪。中规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化热点和趋势做出新观察,此轮报告将城市样本由去年的485个扩大到505个,赋值6万多次,筛选了世界50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优化调整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和“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的指标体系,再次评估全球化变局之下的城市表现,揭示当前世界发展演进中的变革和趋势。

505个城市样本的全球分布情况

本届发布会明确,当前,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全球化的退潮趋势加剧,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化进入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新阶段。中国开启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培育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努力让全球化更具包容性。新冠疫情再次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一带一路”倡议是针对当前全球化困境的包容性全球化方案,后疫情时代,包容性全球化将推动全球化转向更包容的价值理念、更广泛的空间格局、更多元的视角,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向更加包容、普惠、可持续的方向深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理念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工业化水平,深入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

据报告披露,在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排名中,复合型城市具备更强韧性,创新型城市价值提升。东京仍然与去年一样稳居全球城市榜首,在变局之中保持了韧性;伦敦、纽约、巴黎等老牌全球城市更是逆水行舟,相对保持增长势头,位置较去年有所上升;国内城市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魔都依托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及政策支持,乘势而上,跃居季军。

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排名

从连续两年发布的报告中不难发现,2019年报告基于全球价值链内涵,提出的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三大“网络协同”视角,在2020年的世界变局中更能揭示全球城市格局的动荡变革。在全球创新网络(由主体、知识、服务构成)中,美国维持领先(集聚大量科技企业的旧金山得分一骑绝尘,稳居冠军宝座;得益于浓厚生物科技氛围的圣地亚哥半导体产业发展日渐兴盛,更如一匹黑马首次上榜前20位),中日韩新占据半壁江山。在科技博弈背景下,我国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杭州让位于以硬核科技为主导的深圳,呈现北上深杭的新格局。在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层面,东亚、北美、欧洲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在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层面,伦敦、上海领先,香港、新加坡受新冠疫情冲击显著。

全球创新网络城市排名

会议详情报道

会议场景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发布会的召开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规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主持发布会,中规院党委书记王立秋到会致辞。中规院院长王凯正式发布报告,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详细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作为发言嘉宾出席了会议。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高级人类住区干事布鲁诺·德康(Bruno Dercon)、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原校长沃尔科夫·安德烈(Volkov Andrey)、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安娜娜(Christina Anderskov)、法国巴黎大区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艾里克·霍布西兹(Eric Huybrechts)在线上参加了此次会议。

主持人  中规院总规划师朱子瑜

中规院党委书记王立秋致辞

中规院党委书记王立秋发表了致辞,并向与会专家、媒体和公众介绍了自“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中规院主持完成一系列区域与城市研究的历程,如《“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一带一路”工程标准(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情况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体系研究》等。本年度的全球城市报告是在课题组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化热点和趋势做出新观察和新判断之后的研究成果,将揭示变局中全球城市格局的演进趋势以及全球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发展潜力。最后,他寄望与会者畅所欲言,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一条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

重磅发布

中规院院长王凯宣布报告正式发布

中规院院长王凯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成果正式对外公开发布。王院长在发言中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0报告是中规院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随之探讨了五点核心观点。

一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全球化的退潮趋势加剧,全球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日益明显,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全球化进入了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新阶段。

二是为应对全球化的新挑战,中国开启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培育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努力让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王院长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包容性全球化理念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推动全球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加强合作沟通、合作共治,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引领全球化向着更加包容、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是“双循环”战略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借助“双循环”的战略优势,“一带一路”成为了疫情期间各国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与健康之路,并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持续推进贸易合作、产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国际大平台。

四是双循环与“一带一路”的双加持,给中国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加快中西部城市发展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做强内循环,也有助于中西部城市向西开放和拓展外循环。

五是展望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强,成为全球化的新特征、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理念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有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工业化水平,共同携手深入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主题演讲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阐释报告具体内容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0年度报告》作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方煜院长提到,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调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全球变局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理念能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有机会共同携手深入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去年,《报告》基于包容性全球化理念,对全球城市提出的三大“网络协同”视角和“一带一路”倡议 “五通”视角,在变局中更能揭示全球城市格局的动荡变革。今年度《报告》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化热点和趋势作出新判断,优化调整全球价值活力指数和“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的指标体系,评估全球化压力测试下的全球城市表现。

嘉宾发言

与会专家就《报告》内容展开探讨,并就“当前全球城市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对话,对本次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各类城市评价和研究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他表示,中规院发布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提出的全球价值活力指数3I框架,研判并发现了发展的新动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当重要,并具有权威性。他表示,未来的城市评价和研究要更注重城市“软”要素的研究。此外,全球城市价值链可以作为重大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价值链其实是不稳定和多变的,在变局下具有持续跟踪研究的必要性。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高级人类住区干事 Bruno Dercon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高级人类住区干事Bruno Dercon首先代表联合国人居署向现场嘉宾表达了热切问候和诚挚祝福,祝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成功发布。他指出,该报告评选出全球领先城市以及这些城市在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服务网络价值源和增值源等方面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2020世界城市报告的内容也紧密相关。他重点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与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间的关系。第一,强调经济韧性的重要性。《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重点关注如何为发展筹资,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等问题;第二,支持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球疫情和能源价格崩塌使全球开始走上脱碳之路,真正实现转型探索,《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新一轮的繁荣;第三,数字经济转型。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在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的经济环境中,社会契约对城市运转产生的影响。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原校长 Volkov Andrey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原校长Volkov Andrey认为,当代社会面临诸多挑战,既有国家性的灾难,也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变。这些挑战及其后果不仅在规模上是全球性的,而且能迅速波及全世界。当下主要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而这正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图景。人类迫切需要做出行动与应对,让专业领域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效应,确保包括创新技术在内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必须统一在一个新的融合范式下,即智慧城市。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一方面,不应局限于哪个特定时间段,而是要延伸到城市规划、建筑系统设计、建设以及运营和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中;另一方面,要开辟研究和教育的新领域。“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包含建筑实体、人类社会、自然和技术融合的社会信息物理综合体的概念,需要适应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最后,他祝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俄两国在学术研究上可以携手并进。

联合国人居署办公室主任 张振山

联合国人居署办公室主任张振山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认为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并发表了三点感想:第一,全球城市化趋势不可逆转,城市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在城市发展中要更多思考城市韧性在疫情灾害下的应对及重视创新的作用;第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发布对城市建设的各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其中涉及到对包容、安全等方面的关注与今天发布的报告主旨不谋而合。第三,联合国人居署也持续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及合作,希望与中规院在未来合作中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Christina Anderskov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参赞Christina Anderskov首先表示了对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0年度报告》的祝贺,并介绍了哥本哈根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哥本哈根有望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首都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哥本哈根也是全球的典范之一。中国正在经历全球最快且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城市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她最后介绍到,北京和哥本哈根是友好城市,在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气候变化适应、废水处理等方面都在积极开展战略合作。

法国巴黎大区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 Eric Huybrechts

法国巴黎大区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Eric Huybrechts分享了大都市区如何应对挑战的观点。他认为,大都市区是21世纪人居环境的新模式和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一方面,数字化推进了城市转型,改变了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生活成本高、不安全与不平等以及污染、疫情和各种灾害危机。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其治理也更复杂。作为规划机构,应当参与到国际网络中,在大都市区领域深耕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支持。最后,他介绍了正在启动的两项新倡议:一是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之间开展对话,分享规划和治理方面的解决方案;二是界定“大都市区遗产”,探讨其对下一代的价值所在。

与会嘉宾合影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