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成都民俗 > 正文

成都记忆:掏耳朵

2020-07-09 14:09 来源:微成都

当你在成都的茶馆静坐闲聊,或在路边悠然信步时,你耳边会不其然的响起“当啷”一阵清脆的颤抖声,听到这特有的、招牌式的、专属性的颤抖声,老成都或熟悉成都的人,都知道那是掏耳朵的师傅在向你发出信号,听得你耳朵一阵痒痒的。

掏耳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技,掏耳朵和足疗、按摩、针灸不一样,足疗、按摩、针灸是全国性的,掏耳朵是成都独有的,“喝杯茶,掏个耳”已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现象。

从传统到现代,民间至今仍有三大快活之说:采耳,捏脚,洗澡。耳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器官,其神经系统非常敏感,顾客能在酥痒、紧张、刺激的体验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和放松,因而又有人将其称为“小舒服”。

老街逐渐在换新,老茶馆已变得时尚,川剧已被变脸遮盖,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吆喝叫卖声已被高音喇叭置换,热闹一时的人力三轮车也黯然消退,但一路响亮的“当啷”声依然清脆,在老成都模糊的记忆里掏耳朵这个老行业却是一路清晰的。

掏耳朵的各种起源传说

掏耳朵的具体由来已无从考究,但有不少的传说故事:

话说在古代,四川有个富人老爷,他的一个家丁喜欢自己掏耳朵,那家丁为什么喜欢掏耳朵?因为觉得很舒服。家丁想巴结老爷,这么舒服的事情,也想让老爷享受享受,于是就研究怎样掏耳朵才舒服,就找些下人来练习、研究,终于研究出一套掏耳朵的方法和流程。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唐朝时期,四川大旱,皇帝来四川视察旱情。有一次皇帝要视察河边沿岸的情况,皇帝坐在船上,纤夫在河边拉船,纤夫的脚踩在烫热、松软的沙滩上,由于沙子太烫,纤夫们不时抖着脚、踢着沙子降温,就在这时,刚好一阵大风吹来,沙子盖头盖面的洒向皇帝。

皇帝的口、鼻、耳满是沙子,口和鼻都相对好清理,但耳朵里的沙子就要掏出来,于是请了当地有名的师傅帮皇帝把沙子从耳朵掏出来,师傅用竹子棒棒(竹签)给皇帝掏沙子,用鹅毛扫子清理耳朵,这么一掏、一扫,皇帝非常舒服、享受,龙颜大悦,重赏了该师傅,受此启发,有心人就专门研究掏耳朵这门能事,后来便一直流传下来。

在成都宽窄巷子,每天都有一群挎着木箱,叼着烟叶,翘着二郎腿的掏耳师傅,他们等待着各地的游客,为他们提供“小舒服”。成都宽窄巷子靠这门技艺生存的掏耳师傅被外称为采耳师,采耳师们拥有着数十种掏耳工具,如耳扒子、鹅毛棒、铗子、震子、马尾、刮耳刀、耳起、棉花棒、酒精、双氧水、头灯等。其收取的价格为30元人民币至100多元人民币不等。

成都在快速变脸,不变的是那一批依然活跃的掏耳朵师傅,不变的是那曾经熟悉的颤抖声。抽个时间,来成都享受生活,泡壶茶,享受耳边的颤抖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