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走向未来——公园城市 > 正文

书写公园城市特质 绘就天府成都胜景

2020-03-28 15:10 来源:成都日报

核心提示

生态修复策略

做好天府水源地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抓好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打造宜居村落。建立区域生态协同保护机制,跟踪评估生态系统变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价机制。

文化展示策略

以时间为轴,以文化为脉,从古蜀文明到川菜之魂,展现千古鹃城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风韵及历史地位,找寻不可磨灭的郫都文化记忆。将文化元素融入廊道景观设计,提升内涵丰富体验的同时,实现郫都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塑造的目的。

消费场景策略

围绕走廊沿线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场地,以“鹃城百味”为线索,提升改造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娱乐休闲、文化创意、情景再现等业态的“情景消费空间”。

农旅融合策略

延伸果木、苗木种植产业链,发掘果苗产业旅游价值,打造果苗主题旅游;外延农业旅游附加价值,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发展对农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带动性,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西川入蜀的大动脉、西北出川的大通道。曾经位列2017年“第三届最美中国高速公路”榜单的成灌高速,将变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这条最美高速公路郫都段沿线的17个村(社区),将因一场国家级的改革试验而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并公布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包括郫都区在内的成都西部片区位列其中。

如何完成国家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郫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改革,在多次带队检查疫情防控的同时,实地调研改革情况。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郫都区规划以成灌高速(郫都段)为轴,以沿线17个村(社区)为试验田,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集成推动各项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任务。通过试制度、创规则、建机制、立标准,力争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依托交通干道及生态廊道,由“点上开花”向“串珠成链”转变,成都以西,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徐徐展开。

示范走廊建设被列为“一号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成都西控区域的郫都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早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承担“土地三项制度”“两权抵押”等国家、省、市等改革试点20余项,多项改革成果被列为修法依据。

为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去年7月,郫都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还审议通过了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人才资源价值转化等三个《决定》。其中,“郫都生态价值转化20条”中的制度创新举措,从“探索建立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探索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生态资源激励约束和补偿机制”等四大方向着力,凸显出郫都区在“生态营城”上要着力实现的生态价值转化“方式之变”。“郫都人才资源价值转化22条”,着力通过制度创新,科学精准地提升校企地人力资源价值转化效率和质量,优化人才资本与产业发展配置水平,高质量打造人才资源价值转化生态圈。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如何建设?围绕成都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整合郫都区多年来在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中的丰硕成果,系统集成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人才资源价值转化等方面的成果,通过创造性地综合利用成灌高速周边场地,将传统的交通干线转化为一条线性的产业融合与文化展示景观走廊,使其成为郫都区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同时带动沿线经济产业发展,助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

抢抓“国家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郫都区将示范走廊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40余个单位为成员的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示范走廊建设。目前,乡村振兴公司完成了初步概念策划,沿线各街道(镇)完成资源梳理摸底工作,德源镇已启动环境整治,郫筒街道和区农业农村局已开展大田整治工作,新包装沿线项目32个,正在对接19个,对上争取“补短板”项目10个。同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初步形成了《成都市郫都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梳理出任务清单,6个项目示范段牵头部门形成了具体工作推进方案。

“大地景观打造已率先开始,沿线环境整治全线启动。”郫都区相关人士表示,到今年年底,首批建设项目全部启动,示范走廊景观风貌、产业业态、城乡空间、消费场景、治理体系等初步构建。

6个项目示范段构筑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整个示范走廊分为6个项目示范段建设,面积约35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4万人,将有序构建“主体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塑造绿色廊道、融合产业、历史文脉、消费场景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形成主体功能明确、资源效能优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让我们来看看6个项目示范段梦幻般的布局。

城市景观更新段:结合菁蓉、双柏社区的风貌改造,打造环境治理的示范社区,提升现代城市社区风貌景观。本段将形成鹃城绿道、口袋公园、学院集市等景点。

农业文化展示段:以社区功能服务为核心,打造社区居民服务与文化景观展示的城市社区服务休闲空间。规划形成晨光公园社区组团、奥莱特色功能组团两个重点建设区,以及两个农业种植区。建设杜鹃啼春晓、邻里中心、缤纷花海、综合运动场、多彩农耕艺、五彩大地景、农耕科普馆、越野天地,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

农家旅游创新段:以印象春台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郫都扬雄文化郊野公园样板。其中,扬雄文化廊将通过景观设计、雕塑小品、创意构筑物等展示扬雄生平事迹、主要著述成就,多元立体呈现扬雄文化,提供漫步休憩空间的同时,巧妙传递文化内涵。璀璨夜间景,根据场地条件构造灯光装置,将夜间景象与光影空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奇幻浪漫的空间景观,并引入稻田餐厅,植入扬雄主题文化光影秀,实现生态与功能的无界融合。

产村相融示范段:定位于构建以特色园艺、川菜美食文化为核心的城乡三产高度融合功能区。秀色林中景,借势安龙盆景产业、紧握川菜小镇功能外溢契机、依托“特色镇+林盘+产业园”的林盘整治模式,开发主题游学体验。川味院子,衔接安德国际川菜小镇,紧扣川菜文化主题,打造沉浸式、景观化餐饮场景。

美丽乡村样板段:强化居住功能,以花为媒芬芳原乡,依托望乐社区鲜花苗木种植产业,以花为主题,修缮房屋改善人居环境,创造花团锦簇的美丽乡村田园人家。展示林盘风貌,重点开展林盘院落的整治,并通过景观改善、产业植入,形成一院一景,充分展现特色川西林盘风貌。

乡村文化体验段:融合特色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打造郫都西门户旅游精品。对新胜街道进行景观风貌整治,修复历史记忆风貌点,建设川西老街,打造君平会客厅项目,联合金沙李子种植基地(CSA示范果园),提供文化、农家体验一体化旅游服务。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城乡发展内生动能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郫都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建设目标十分清晰——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实现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打造改革创新“集成展示窗口”,率先建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标杆”。

为此,将重点实施经济地理重塑、组织方式再造、集体经济壮大、公共服务完善等内容,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入市、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等7项改革任务。

其中,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城乡发展内生动能”的措施,尤其引人关注。

比如,在完善户籍制度方面,要通过进城购房奖励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共享田园·新村民”管理机制,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人士可向村委会申请成为新村民;落实条件、积分双规并行入户政策,解决急需紧缺人才落户问题。改革土地制度方面,深化农用地“三权分置”后的经营权放活,到2022年底全域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80%以上。

推动农业农村双创方面,打造“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村、社区)+农户”科技联合体,结对开发项目,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深化“五链相融互促”农业双创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双创园区(基地)、创客镇、创客村,推进返乡创业,每个村(社区)至少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或专业人才1个。

经过深入系统的改革创新,到2022年底,试验成果全面呈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差距缩小。沿线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创建比例达80%以上,区域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集体经济收入增幅高于全区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1以内。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