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曾晨:疫情防控是基层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契机

2020-02-20 19:1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作者 | 曾  晨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空间数据分析中心、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英国剑桥大学地理系合作访问学者

基层社区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线,社区的管理、建设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全国基层社区广泛调研以及重点疫情区武汉市社区疫情防控调研的基础上,在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发展生态型和智慧型社区方面总结经验,建议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强化基层社区的建设和治理。

一、健全社区管理机制,推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1、疫情防控是推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契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实现了行政管理和制度空间重心的下移,政府的职能来自于社会,亦需下放给社会。目前我国新型城市社区由居委会和党支部共同管理,具备了“议行分离”的体制基础。但是由于居民对社区管理模式和方式的认识总体上较为缺乏,对于承担民主议事和决策职能的居委会的职能和定位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偏差,使得居委会的“亲民性”特征和“民主性”特性难以完全发挥,群众在社区事务的管理上难以发挥作用。在全国基层社区的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半结构访谈中发现,95%的工作人员不清楚“议行分离”的社区管理模式, 100%的工作人员认为应该加强群众参与。事实上,在武汉市现阶段的社区防疫工作中,基层群众发挥自身优势,融入科技力量高效防控,开发出一系列诸如在线问诊、在线心理咨询、在线物资捐赠的平台,同时大量社区群众投入到病例统计和上报、社区宣传和监督、业主群团购和协调的志愿服务中,群众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热情高涨。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防控是推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契机,居委会逐渐从协助政府行政的功能中剥离,进一步鼓励群众参与民主议事和决策,加强与居民的人际往来和沟通,逐步实现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理念和体制上的推广。

2、疫情防控是挖掘多元化的民间力量和社区力量的契机

多元、民主、参与、互动式的管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保障。社区防疫属于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广泛利益属性决定了多元化的民间力量和社区组织的重要性。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时候,除政府之外的各类组织形成的社会力量具有及时性、普遍性和精神共鸣性特征。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居民在年龄、职业、家庭结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组织提供了群众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已发现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人民调解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义工站、社区艺术团等不同类型的社区组织。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发疫情过程中,融合商会、校友会、科研团队、留学生联合会等多方力量,重点疫情区武汉市的社区自主形成的物资捐赠平台、病毒知识答疑平台、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组、社区党员青年突击队等亦发挥了强大的基层作用,极大地协助了控制疫情、筹集物资、举报监督等重要活动。因此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应鼓励多元化社区组织的形成,并适当赋予社区组织一定的权利和责任,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下移。

二、分类分阶段改造,加强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疫情防控是强化落实社区基础配套设施标准的契机

社区防疫需要基础配套设施,国家已明确规定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工作从社区抓起,但是由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城市社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标准并未实现全覆盖落实。在重点疫情区武汉市的部分老城区中尚未设有社区卫生防疫站或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配套设施欠缺,同时缺乏物业管理和服务。因此在疫情爆发和快速蔓延期间,大量社区居民反映无法解决病情确诊、上报和治疗的问题,有卫生防疫站的社区也暴露出物资储备不足、专业知识不充分等问题,给社区防疫工作带来了困难。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GB/T 20647-2006)等文件,建议从数量、质量、规模、用地布局方面加快落实社区各类基础配套设施的标准,适时对绿化设施、公共消防设施、公共配电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公共给排水设施以及卫生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检查和改造,逐步推进健康、智慧、生态型的社区建设导则,以准入标准来规范社区基础配套设施的配置,改善社区服务和民生。

2、疫情防控是分类分阶段地开展社区评估和改造工作的契机

我国的城市社区具有地域性、多元性特征,涉及到商品房住宅小区、养老社区、企业居民社区、涉农社区、拆迁棚户区、生态社区等多种类型,社区居民结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目前重点疫情区武汉市在全市范围内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所在楼栋单元必须严格进行封控管理。武汉市主城区内社区有1200余个,这里面既包括入住人数超过10万人的百步亭社区,也包含大量缺少物业管理、分布分散的传统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的武汉市还拥有大量的学校社区,基层社区防疫工作的责任重、难度大。因此建议在完成大排查、社区防疫工作的中后期阶段,分区、分街道开展社区疫情风险的评估,以现有疫情情况和疫情防控效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现时性和持续性,进行科学、民主、广泛参与的评比,以评促建,对不同风险类型的社区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措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图一)。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其它市县亦可根据社区生活的本土化特点以及疫情发展特点,开展特色性的社区防控措施。社区防疫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也必然是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案例库,特色性社区风险评估的常态化有利于系统分析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问题,推广优秀实例,推进政策实施,不断完善社区的改造,强化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图一 重点疫情区社区疫情风险评价和社区管理模式

三、推进发展生态社区,建设科技支撑的智慧社区

社区防疫工作的推进带来了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不断反思。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治理需要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智慧和生态是社区改造的两大主流方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工作正是推进生态社区和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契机。重点疫情区武汉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不断要求社区居民养成生态、卫生的行为习惯,督促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和绿化保洁,同时在防疫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物资储备的重要性,为今后生态社区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区防疫工作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社区建立智慧“云”平台管理机制,能够应用大数据及时对社区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快速掌握各业主家庭的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物资需求情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在社区的封闭管理中,无缝衔接的智能平台的建设还能够在无接触智能打卡、社区网格精细化平台管理、消毒和卫生打扫登记、蔬菜和生活用品团购、在线文娱活动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不论是推进发展生态社区,还是建设科技支撑的智慧型社区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此次的疫情爆发对城市社区建设和治理是一次重要的考验,因势利导地鼓励社区向生态化、清洁化、智能化、便捷化的趋势发展是基层社区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Zeng C*, Song Y, He Q, Shen F. Spatially explicit assessment on urban vitality: Case studies in Chicago and Wuhan.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8, 40, 296-306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