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德国: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城镇化

2014-09-05 13:4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二战结束后,世界正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城镇化高速向前迈进。纵览国外城镇化发展历程,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美国主要以市场化模式为主导,大约用了120年时间完成城镇化;日本则以大都市圈带动模式,用了接近100年的时间完成城镇化;而德国则是二战之后,通过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用了60多年的时间完成城镇化。目前,德国城镇化水平已达90%以上。

德国人口约为8500万(2013年预计),国土面积仅有35.71万平方公里,而大都市圈周边却聚集了4000多万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但是德国却没有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紧缺及噪音、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

因为德国除了依托市场化力量之外,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做了有效引导措施,最终推动并实现了“小而美”德国小城镇群发展特色,与中国问题重重的“大城市病”和“千城一面”的中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

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主旋律。那么“新”在哪里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在6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构筑多中心共生城镇群格局

目前,德国城镇的布局特点是中小城市有序发展,小城镇星罗棋布,两者互为依托、和谐共生。“多中心、主题化、组团式、共生型”是德国城镇化的四大典型特点。

这种布局模式是在政府有效引导下实现的,同时也是对大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自然反应,通过多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组团布局实现区域性功能共享,主题化实现一镇一品特色,和谐构筑大小适宜的主题特色城镇群。在此基础上通过便捷交通、生态走廊、特色公园和主题产业区将大量的小镇群进行串联和激活,最终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城镇体系。

根据德国城市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德国现在共有大中小城市2065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约有80个,约占德国总人口的30%;其余人口分布在2000至10万人的小型城镇里,约占德国总人口的70%。全德人口超100万的只有柏林、汉堡和慕尼黑3个城市,其中德国最大城市首都柏林人口也只有360万左右,汉堡人口约170万,慕尼黑人口约120万。

注重建设主题鲜明的小镇

中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最大的问题就是“千城一面”,而欧洲小镇最大的特色就是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生态文化休闲氛围浓厚。德国政府在发展小城镇时做了积极有效的引导推动作用。

首先德国政府对各地的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及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有计划地对其进行修补、改造和提升,并不断更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将德国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小镇里,让每个小镇充满了德式风情。

德国小镇规模不大,宁静悠闲而且精致时尚。这些主题鲜明的小城镇让当地居民生活在一个生态优美的环境中,而且通过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高端产业,有效提高了本地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大都市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小镇风情味十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温泉养生小镇巴登巴登,以温泉疗养为核心,形成集生态养生、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生态度假、文化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度假小镇。那里不仅拥有百年历史的浴室,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让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文化教育小镇海德堡,是内卡河畔的文化古城和大学城,是浪漫德国的缩影,曲折幽静的小巷、神秘的古堡、清澈的小河,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混合体小镇,城内五分之一人口为学生,石桥、古堡、白墙红瓦的特色建筑,吸引了大量游人在此驻足。

另外还有居特斯洛围绕贝塔斯曼集团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的小镇特色,沃尔斯堡、因戈尔施塔特和吕瑟尔斯海姆等分布着大众、奥迪、欧宝企业的总部。德国的企业不喜欢扎堆大城市,更愿意土生土长,这是德国城镇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总之,德国的每个小镇各具特色,主导产业突出,主题个性鲜明,经济活力旺盛。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