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大镇改市将如何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014-07-28 10:1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大镇改市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此次试点将重点放在镇改市工作,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其改革创新的意义显而易见。究竟“镇改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如何进行“镇改市”?本专栏特约专家发表看法。

强镇改市:新型城镇化改革的突破口

强镇改市将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是应对产业集聚对城市化内生需求的关键之举

□谌新民 周文良

《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重点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是有深层考虑的。强镇改市将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这是应对产业集聚对城市化内生需求的关键之举,并将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此项改革的出发点

城镇化的前提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东南沿海的一些人口10万以上经济发达镇,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在城市化程度,均已达到甚至超出内陆省份中等城市的发展水平。由于仍沿用镇级管理模式,导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存在“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等困境,行政效能受到严重制约。

通过开展建制镇新型设市模式试点,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和行政层级,遵循城市要求和简化机构联动的原则,有利于探索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在强镇改市后,鼓励其探索设置高效率的建制市与原有村居之间的行政职能部门,并通过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鼓励社区自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探索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需求催生改革动力

城镇化的需求源于内生动力。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其背后一般有较强大的产业支撑。随着产业的集聚发展,必将带动人口向城市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市民的转化。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必然内生出对城市化的强大需求,首先是产生对金融、物流、劳动力市场、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大需求,其次是对购物中心、医院、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强大需求。同时,对教育、治安、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将日趋强烈。这样,产业集聚将引导要素集聚,并不断拓展城市地理空间,降低城市化成本,增强城市资源吸附和功能扩散的效应。

通过将经济发达的镇改为市,将为其创建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强化其示范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从而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同时,产业和城市的发展,也将为其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源基础。因此,将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改为市,有着强烈的内在动力。

1/71234567>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