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海绵城市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旱时能吐水

2016-07-14 10:01 来源:《南京晨报》

原标题:海绵城市简单说就是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

南京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控制雨水缓解城市内涝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海绵城市 构造示意图

今年起,南京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着力推进江北新区中心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南京市政府近日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南京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昨天,南京市建委、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整座城市比喻成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下雨时,把雨水吸收储存到海绵里;需要水时,挤挤海绵把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简单说,就是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

7月初,持续多日暴雨的侵袭,长江水位、秦淮河水位迅速上涨,导致内河河水无法及时外排,造成城市低洼地区严重积淹水。“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排水方式,从单纯地或过多地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排水设施,转变为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排水设施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说,过去,雨水都通过排水管网迅速外排,降雨高峰时泵站、河流排水压力巨大,容易形成城市内涝。而意见明确,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逐步缓解城市雨天积水、水体黑臭、热岛效应等现象。意见确定了南京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意见还提出,以国家级江北新区、中新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和南京枢纽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江北新区中心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各新区、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全面有序开展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要求新建、改建小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

记者注意到,意见还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具体为:

建筑和小区——新建公共建筑应推广屋顶绿化,鼓励住宅小区实施屋顶绿化。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新建、改建(含实施出新改造、环境整治)的小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公共绿地中须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绿地。

道路和广场——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且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80%。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鼓励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30%。路幅超过70米的新建道路应结合附属绿地建设配建雨水蓄水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广场、停车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40%。

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调蓄设施等,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城市公园绿地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设施应采用透水铺装。新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50%,改建、扩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30%。

水系水环境——实施雨污分流,严控初期雨水污染。加快推进沿河截流干管改造与切换,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不得超规排放。

此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排涝泵站及新整治城市河道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20年以上,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50年以上等。

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在河西,南京正在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南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是要区分新开发片区和老旧城区,不搞一刀切。根据意见要求,城市新开发片区及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老旧城区则结合道路整治、棚户区改造、小区整治出新、排水达标区创建、积淹水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统筹开展、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意见还明确,现阶段南京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削减为主,以雨水资源利用为辅。对此,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南京雨水资源丰沛,目前急需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城市病症”问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位于河西南部海峡城附近的天保街,600米长的路基表面,用的是粗大的透水型混凝土,雨水渗透后,将汇集到地下可储水的PE模块中。这些水可用于灌溉,也可以在污染物沉淀后排入河道。这也是南京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今年5月,南京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南京正在编制《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体系》,这些文件计划年内出台,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能够得到全面落实。记者 黄欢

相关新闻

专利持有人说老城区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道路两侧铺海绵管网,吸纳雨水

晨报讯(记者 端木)在老城区该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海绵城市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刚刚获得海绵城市雨水滞、蓄、用、渗、排水笼道及施工办法专利的南京市民朱晓光,他提出以小海绵为细胞有机构建海绵城市,有效解决老城区洪涝问题,不再“看海”。

据介绍,老城区有别于城市新开发片区以及新建项目,早年便已经建设完成,路面设施、地下管网都已经到位,如果要大规模地“开膛剖肚”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显然不太合适。“我的专利就是利用道路两端的平缘石下面的空间,铺设海绵管道,实现吸纳雨水,以及净水回用”,朱晓光说,他的施工办法专利不会对城市道路造成损坏,利用道路两边路牙的平缘石地下空间,将平缘石打开后,下挖一定深度后埋下他们研制的专利管道,在路边的两个篦子井之间铺设,然后再进行回填,盖上平缘石。当发生暴雨天气后,雨水在进入篦子井时,一部分雨水正常进入雨水管网,一部分就被平缘石下面的海绵管网吸收进行分流,缓解了雨水管网里面的排水压力。

海绵管网能有多大的收集雨水的能力,淹水地段真的就不会淹水了吗?对于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朱晓光介绍,他们进行过计算,比如以一个经常淹水的十字路口为例,四个路口双向可以铺设八段海绵管网,铺设长度达到2公里的话,吸收雨水面积能够达到4000多平方米,相当于6亩地左右,这使用的还是30厘米管径的管网。“每一个经常淹水的路段,淹水面积可以估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确定海绵管网的管径和长度,便可以解决淹水的问题”,朱晓光还表示,除了解决淹水问题,在一定长度的管网下方,他们还会挖一个蓄水池,用来收集过滤掉树叶、垃圾等的干净雨水,环卫部门今后打开篦子井就可以从里面抽出净水,用来进行道路两侧的树木浇灌。朱晓光还介绍,拿到专利后,已经有几家大的建筑施工企业积极跟他联系,想将他的专利技术应用到今后施工建设当中去。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