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南京定位为“东部重要中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听听参与规划的专家解说“大南京蓝图”

2016-07-14 09:1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仇惠栋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这份批复首度明确了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南京新版城市总规有哪些亮点?这次的国务院批复有哪些新提法?扬子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规划编制和报批的规划专家和业内人士,对照此前的报批文本逐一解读

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要点

●城市定位

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到2020年,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

●江北新区

做好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人居环境

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

关键词 城市定位

首提“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地位提升

国务院批复: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专家解读:南京的城市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照2014年的规划报批稿,当时的文本中是这样描述南京的城市性质:“江苏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两相对照,去掉了“之一”和“工业基地”的字眼。

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从最终的批复看,南京被列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去掉了“之一”的字眼,对于城市地位而言是一种提升。为何没有提国家中心城市?这位专家透露,这一最终获批的城市定位,是南京对规划报批稿多轮修改,也是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多次与国家部委沟通协调的结果。而从目前的批复情况上,除了北上广等传统意义的一线城市外,对于其他大城市也都是慎提国家级中心,多言区域中心。而从目前已经批复的东部几个大城市的总体规划来看,南京是首个被明确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这对南京而言是一个利好。

比如,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明确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去年底,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此前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考量,南京的城市定位中的重要的工业基地的字眼消失了。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人口670万以内,江北新区是新增增长极

国务院批复: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要根据南京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专家解读:南京市总规的报批文本指出,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主城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副城和新城集聚,加快新市镇集聚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人口规模方面,规划全市总人口1060万,城镇人口910万,城市化水平86%。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88%。中心城区人口670万左右。在建设用地规模方面,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52平方千米。

一位规划界人士分析,两相比较,最终的批复的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和南京报批的基本一致,只是口径由“左右”变成了“以内”,更加严谨。很多人表示疑惑,这个中心城区究竟是指哪个范围?南京的城市总规对此其实有明确界定,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组成,总面积约846平方千米。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主城区尚存的新开发空间主要是在大校场地块和河西南部片区,其余则是老城更新,相比之下东山的开发建设强度也已经很大,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未来空间很大,特别是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的新增长点。

“主城”这个概念边界在哪里?在这份总规中明确:主城东至绕城公路,南至秦淮新河,西北至长江,面积281平方千米,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246平方千米,人口规模约380万。“主城发展引导”明确:在中片的新街口、西片的河西中部地区、南片的铁路南站及红花地区规划建设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在燕子矶、晓庄、孝陵卫、瑞金路、安德门、河西南部、江东门、龙江、下关、中央门规划建设地区中心。

关键词 江北新区

定位更加明晰

要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

国务院批复:做好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103号)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联动发展,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专家解读:南京市的城市总规最早在2011年就开始上报,后又陆续修改,上报的文本中仍然是“江北副城”,不过江北副城的规划定位和如今的“江北新区”则是一脉相承的。上报的规划文本指出,江北副城是南京服务和辐射安徽、苏北等地区的区域副中心。按照国家层级新区的定位,实施相对独立发展策略,按照相当于主城同等水平的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与服务体系。江北副城分为三桥、江浦、江北中心区、桥北、大厂和雄州六个片区。在浦口的七里河与定向河之间规划建设江北中心,在江浦、桥北和大厂规划建设地区中心,在三桥片区预留地区中心。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南京不会再大规模集中盖保障房

国务院批复: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专家解读:其中有一条表述引人关注——“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这让众多业内人士议论纷纷,这是否意味着南京要重启大规模保障房建设。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城市总规的批复是由住建部主导,这一条应该是注重住房保障工作的惯性表述,从南京的现实情况来看,南京不会再有像十二五期间那样大规模成片区集中兴建保障房的做法。目前就地安置和货币安置正成为主流的保障手段。

不少读者会有疑惑,为何2011-2020年的规划到现在才获得批复?一位规划界人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因为一部城市总规涉及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十分慎重,会反复修改耗时很长,“所以一部城市总体规划三四年,批复规划三四年,管个三四年也是常态。”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此次的南京城市总规的获批,南京市相关部门正计划召开专门发布会进行权威解读。此外,南京市正在计划启动新一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次的规划年限会是2021-2030。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