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推进落实城镇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2014-06-17 09: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蒲宇飞

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0.64%,提高到2013年的53.7%。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有着怎样的意义?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主任蒲宇飞认为,在新的宏观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历史阶段,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坡道、弯道、岔道。

城镇化有陷阱

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的引擎、关键和焦点所在。

第一阶段,坡道。在爬坡过程中,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找到未来的发展引擎。环境承载量和硬性的公共服务需求、社会需求,共同制约着经济发展的天花板和地板。未来资源环境的容量,已经无法支撑之前10%的GDP增长速度,而比较合理的速度可能就是7%左右。

爬坡的这一阶段存在两大负担:一是,要素承载不断上升的负担,比如农民工的平均工资、资金成本的上升等;二是,产能过剩所产生的负担。约70%的行业的产能利润率不到70%,有的可能低至20%。在很大程度上,目前还处于产能过剩的消化阶段。

第二阶段,弯道。城镇化意味着转型,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压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都需要转变。从需求结构的转型来说,城镇化是未来转型的一个关键,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空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投资,城镇的消费,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需求空间;从产业结构来说,城镇化也是拐弯的一个关键,发展服务业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城镇化:一方面,人口的集聚,意味着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产业的集聚,也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要素结构来说,从传统上是第一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到下一步的人力资本优势,优势转变的关键,也在城镇化。

第三阶段,岔道。岔道就是陷阱:一是,“塔西佗”陷阱。政府的公信力在逐渐丧失,很多社会矛盾就会不断集聚爆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镇化就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焦点;二是,中等收入陷阱。城镇化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焦点性的因素。

1/212>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