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城市风貌和色彩规划>正文

汶川县城市风貌规划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单位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9 08:52

案例图片

羌族建筑风格汇总
羌族建筑风格汇总

案例详情

一、项目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后于2009年8月确定由我院进行汶川县城整体风貌控制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要点

汶川县城是川西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区、汶川县城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成果的示范区,汶川县城风貌规划体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时效性和复杂性。针对项目特点,本次规划在规划思路、技术手段、成果编制方面力求突破与创新,探索灾后重建城市风貌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当前国内地方民族特色城市的风貌规划与建设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规划思路明确、快速有效,突出了规划的及时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规划的针对性;统筹各方,综合协调,体现规划的务实性;刚弹性结合,分期实施、体现规划的控制和引导性。

三、规划创新与特色

结合汶川县城城市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规划,采取分区控制、分层引导、分级管理的控制策略。规划技术创新:以EMC法建立风貌引导和控制体系。以羌族民族建筑为原型,提炼影响建筑风貌的主要控制要素包括:建筑元素(Element)、建筑材料(Material)、建筑色彩(Color)。主要建筑元素编号为E-01~05,建筑材料元素编号为C-01~03,建筑色彩元素编号为S-01~03,提供菜单式的参考,进行分区分级控制。

四、规划实施

规划强调规划成果的落实。首先形成完整的规划成果用于指导城市风貌控制,规划成果包括研究报告、风貌管理技术导则和示范性设计;完善了风貌审查制度,用于指导灾后重建城市特色风貌的动态维护;建议成立风貌审查专家委员会,涉及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在报审方案时必须经风貌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

有效地指导灾后重建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本规划成果经汶川县规划建设局批准后,风貌控制已纳入汶川县城乡规划和风貌审查管理系统。在汶川县规划管理部门出据的设计条件中,依据风貌规划研究成果提出建筑的风貌要求,县城风貌建设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

城市风貌建设初见成效,打造“中国羌城”成为县城风貌建设的目标。风貌规划有效地引导着汶川县城的风貌提升,新建建筑按照规划要求,在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上采用民族特色元素;大量保留建筑通过风貌改造,增添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县城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地方民族特色的塑造,提升城市活力、凝聚灾区人民信心。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塑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弘扬汶川人民重建家园、生生不息的坚强信念和决心。传承、发扬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和文化,提高当地同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