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城镇体系规划>正文

呼伦贝尔市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8 19:08

案例图片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图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图
市域重点镇发展引导图
市域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引导图
市域旅游产业布局引导图
市域生态安全体系规划图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市域空间管制区划图

案例详情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中俄蒙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的升级,凭借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口岸资源以及与东北经济区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呼伦贝尔将成为内蒙古能源大省建设中面向东北工业基地的主要能源基地和中俄蒙国家级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时,呼伦贝尔作为中国北方的最后一块原生态地区,对于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面临着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呼伦贝尔市亟需新的城镇体系规划以更好的指导区域发展与保护。

规划从现状条件和区域格局分析出发,以问题与目标为双重导向,对呼伦贝尔市发展目标与战略、城镇空间组织、产业发展与布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支撑体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区域定位与与发展战略,落实了“美丽与发展双赢”发展框架,协调了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 研究重点

分析现状问题以及区域关系,明确呼伦贝尔市在区域的定位及战略选择;

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框架,确定合理的市域总体布局结构;

制定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合理方案;

合理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定资源的高效利用策略及空间管制思路;

明确设施配置标准,完善城镇体系支撑系统的规划;

明确行动计划及近期建设重点。

二、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包含“发展目标—空间规划—支撑体系—实施引导”几个层面,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全局方案与节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构筑新的区域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城镇体系格局。

三、规划方法

综合与协调

规划从多视角出发,强调多部门参与、多角度研究和多方面协调的工作方法。

计量地理学的方法

规划在人口、地区经济、区域联系等方面应用了计量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引入数学模型来揭示地域现象的空间分布结构规律与模式。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强规划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GIS技术

以GIS数据平台为辅助工具,对市域内城镇体系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比较了各个旗市的发展特征。

SPSS方法

规划使用了SPSS软件,对城镇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有利于把握城镇的发展特征,为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四、规划目标与策略

通过明确的空间发展指向和时序引导来确定空间战略及总体布局结构。

通过全方位的调控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来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通过把握区域发展的新态势来处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五、市域城镇空间组织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按照城镇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及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将呼伦贝尔市城镇分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镇)、区域中心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确定市域“一核两极多节点、两带四轴四板块”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呼伦贝尔都市区

承载全市核心功能、整合与带动全市发展、参与区域竞争的主体。

“两极”——满洲里发展极、扎阿莫发展极

将满洲里打造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化口岸枢纽,提升呼伦贝尔市的国际协作水平;将扎阿莫发展极打造成融入东北振兴、对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域化门户枢纽,提升区域协作水平。

“多节点”

以旗市中心城镇和旗市重点城镇为支撑,构建市域网络化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

“两带”——国际口岸经济带、扎阿莫经济带

构建以满洲里为中心的国际口岸经济带和以扎阿莫发展极为中心的扎阿莫经济带,形成开放的空间体系。

“四轴”——滨洲核心发展轴、北部大兴安岭产业发展轴、南部产业发展轴、中部产业发展轴

构建“滨洲核心发展轴、北部大兴安岭产业发展轴、南部产业发展轴、中部产业发展轴”等四条发展轴,形成市域一体发展的空间体系,强化自身发展与全市联动。

四板块——中部板块、岭东板块、西南板块、北部板块

构建“中部板块(海拉尔区、牙克石、陈旗、鄂温克、额尔古纳南部)、岭东板块(扎兰屯、阿荣旗、莫旗)、西南板块(满洲里、新左旗、新右旗)、北部板块(根河、鄂伦春、额尔古纳北部)”等四大板块,整合市域功能,指引产业、城镇的空间聚合发展。

六、支撑体系建设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完善多种交通方式,加强口岸交通的建设,打造国家对内对外联系的节点枢纽; 改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县乡级道路等级,改善乡镇、旅游景点和矿区的交通可达性;依托301国道、高速和滨州线、111国道与十一五期间规划铁路,打造集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等为一体的高效综合交通走廊,促进产业集聚。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原则,完善基础保障设施,保障城乡平等发展;实现公共设施升级,促进城镇化;整合公共设施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完善城镇及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全市城镇体系结构的思路,合理配置城乡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及建设标准,形成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富足、活力、美好的新呼伦贝尔。

七、规划实施与管理

规划从区域协调与空间管制、次区域发展引导、呼伦贝尔市都市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近期建设重点和实施保障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符合呼伦贝尔实际情况的策略措施和行动计划,以保障规划的对区域发展的有效指导。